耳語翻譯-上海同聲傳譯公司
耳語同傳是同聲傳譯的一種形式,簡單歸納下就是譯員坐在或站在一到兩位受眾后面或中間,在不用同傳廂和耳機的情況下依照同聲傳譯的要求輕聲將發(fā)言人的話翻譯給受眾。在外行看來,耳語同傳不如坐在箱中使用設備的同傳“高級”,其要求自然不如后者高。但譯語翻譯的譯員認為,耳語同傳因其工作的特殊性,具有使用設備的同傳所不具備的難度和特點。今天就和大家簡單分析一下。
在一些人看來,耳語同傳因為不用設備,所以不用翻譯得那么準確,做成短交傳或只翻大意就OK了。但站在受眾的角度想想,誰不愿意攝取盡量多的信息呢?如果演講者洋洋灑灑說了2分鐘,身為翻譯的你只跟受眾說“他/她在向大家表示感謝”,受眾心里會怎么想?即便這是事實,難道受眾對翻譯的水平和印象不會暗中打上問號?尤其是喜歡根據(jù)現(xiàn)場反應隨機應變的演講者,不能根據(jù)之前發(fā)言人演講的內容馬上做出回應簡直是災難,而翻譯很容易被認為是造成這一切的“替罪羊”。因此,耳語同傳譯員要盡可能做到準確、及時。
與使用設備的同傳相比,耳語同傳有兩個優(yōu)勢:在譯員盡最大努力的前提下,準確度上可以略遜于使用設備的同傳;因為譯員離受眾很近,便于察言觀色,根據(jù)受眾的表情和神態(tài)及時做出調整。專業(yè)的同傳設備具有收音、隔音作用,能做到聽、說分開。譯員通過耳機可以聽清演講者的發(fā)言,同傳廂的存在確保其不受外界雜音的影響,紅外頻道使得譯員的聲音直接傳到聽眾手里接受設備的耳機中,整個過程一氣呵成。
而缺少這些設備,譯員面對的干擾因素則陡然增大,不僅要努力捕捉現(xiàn)場演講者的聲音,還要聽著自己翻譯的聲音和來自外界環(huán)境的雜音(比如咳嗽、手機鈴聲、搬動桌椅發(fā)出的聲音),這些勢必會對翻譯的質量帶來或大或小的影響。因此,譯員在盡自己最大努力、保證語句和邏輯框架整體完整順達的前提下,允許出現(xiàn)跳詞跳句的情況。譯員出了同傳廂近距離接觸受眾,可以根據(jù)受眾的表情神態(tài)及時調整語句與用詞。比如當聽眾露出不解或疲憊的表情,譯員可以適當放慢速度或解釋,或歸納,可以稍微落后于演講者以確保聽眾理解;當聽眾不時點頭、微笑,譯員可以從中獲得激勵,保持現(xiàn)有語速和節(jié)奏。
與使用設備的同傳相比,耳語同傳最大的挑戰(zhàn)在于:對譯員抗干擾能力要求高;現(xiàn)場控制能力要求高(如音量不能過大或過小以免影響別人或受眾;語速要隨發(fā)言人而調整;要有察言觀色的能力,看出受眾對哪塊感興趣,哪塊一帶而過即可);體力要求高(很多會務方出于省錢的目的,往往讓一名譯員做半天或一天耳語同傳;而帶設備的同傳經常是至少兩人一組,15-20分鐘一換人)。耳語同傳不僅需要克服上述挑戰(zhàn),有時還要應對來自現(xiàn)場的突發(fā)情況。說得簡單些,坐在廂子里的同傳過一段時間一輪班,聽眾有時分不清是哪位譯員在翻。但出了廂子的耳語同傳坐在那里一目了然,有時會直接遇到精通雙語人士的質疑:一位譯員做耳語同傳時就被一個專業(yè)人士當場指出某處翻得不準確,某處沒聽出來等等,場面非常尷尬。
對于耳語同傳,除了技術和水平上的要求外,還需要注意禮儀:因為譯員需與受眾“親密接觸”,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口氣清新,衣著干凈,身上沒有怪味(包括過濃的香水味);要注意關閉手機或調成振動,以免翻譯一半鈴聲響起干擾現(xiàn)場;要注意控制音量,既不能過大干擾別人(尤其是發(fā)言人),也不能過。ㄓ绕涫峭瑫r給兩位受眾做耳語時);在翻譯過程中,要注意目光交流,時刻留神受眾的表情和反映(特別是同時給兩位受眾做耳語時,雙方都要兼顧,不能只看一個人而忽視另一個),學會察言觀色(例如受眾非常疲憊或不感興趣時,可以適當“偷懶”)。
微信掃一掃,馬上聯(lián)系我們客服人員:
- 上一頁:視頻翻譯-上海視頻翻譯公司|上海字幕翻譯組 2017/5/16 10:10:29
- 下一頁:音頻翻譯-音頻翻譯公司2017/5/16 10:10:37